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8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2篇
林业   43篇
农学   2篇
综合类   13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25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管氏肿腿蜂的寄生与产卵行为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研究了管氏肿腿蜂在双条杉天牛幼虫上的产卵行为,其行为过程包括聚集、检验、蛰刺、清理寄主、取食、游走、产卵、休息。在不同寄主上,管氏肿腿蜂卵的分布存在差异:在桑虎天牛幼虫上卵大部分横向排列在寄主体表,两侧和背腹面卵的数量差异极显著;在黄粉虫幼虫体表卵的分布是随机的,卵的排列方向无规律性.从接蜂到产卵,有产卵经验的雌蜂所需的时间显著短于无产卵经验的雌蜂。  相似文献   
2.
川硬皮肿腿蜂雌蜂触角超微结构观察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应用扫描电镜对川硬皮肿腿蜂两种类型雌蜂触角的外部形态结构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川硬皮肿腿蜂雌蜂触角上有18种感器,其中有毛形感器Ⅰ型、Ⅱ型,刺形感器Ⅰ型,锥形感器Ⅰ型,鳞形感器,栓锥形感器Ⅰ型、Ⅱ型,钟形感器,坛形感器,板形感器,柱形感器Ⅰ型、Ⅱ型,长锥形感器和边缘感器为两种类型共有,仅数量和分布存在差异;毛形感器Ⅳ型、锥形感器Ⅱ型只在有翅雌蜂触角上存在;毛形感器Ⅲ型、刺形感器Ⅱ型只在无翅雌蜂中存在。  相似文献   
3.
管氏肿腿蜂防治双条杉天牛试验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在贵州省普定县的人工柏木林内,利用管氏肿腿蜂进行了防治危害柏木的双条杉天牛幼虫的试验。每0.67 hm2柏木林分别施放1 500头和2 000头管氏肿腿蜂,1个月后寄生率分别为62.1%和67.7%;并表明其为一项环保有效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4.
管氏肿腿蜂防治双条杉天牛的应用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管氏肿腿蜂 Scleroderma guani Xiao et Wu防治双条杉天牛在北京地区最适放蜂时间为 5月下旬至 6月上旬 ,虫蜂数量比为 1∶ 3~ 1∶ 6。化学农药对蜂的杀伤力大于植物性农药  相似文献   
5.
利用松褐天牛转管繁育管氏肿腿蜂研究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松褐天牛Monochamus alternatus幼虫转管繁育管氏肿腿蜂Scleroderma guani,研究转管对发育历期、繁蜂量等的影响.结果显示:转管繁育缩短了管氏肿腿蜂的产卵前期,对管氏肿腿蜂的寄生成功率、产卵量、子代蜂的数量有较显著影响,第1次转管时这3项指标较为理想.综合比较了发育历期、寄生率、寄生成功率、产卵量、子代蜂数量和性比等各项指标后认为:转管繁育是提高管氏肿腿蜂繁蜂量的一种优良技术,繁蜂量比不转管增加3.97倍.  相似文献   
6.
进行了川硬皮肿腿蜂携带白僵菌主动传染松墨天牛的室内探索试验,结果表明,松墨天牛个体大小对川蜂能否成功寄生影响很大,在4龄天牛幼虫上,川蜂不能寄生;3龄幼虫中,以每头10蜂处理的寄生率达到70%,以每头5蜂处理的寄生率为40%,寄生成功后川蜂能在寄主上完成生活史。Bxs菌株对川蜂的毒力不强,可以忽略白僵菌对川蜂的毒力影响。  相似文献   
7.
学习经历对川硬皮肿腿蜂寄生云斑天牛幼虫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Y形嗅觉仪和EthoVision3.1行为仪研究0~5日龄川硬皮肿腿蜂经历杨树云斑天牛虫粪木屑混合物气味刺激的学习效应,并通过室内和林间放蜂试验,比较有无学习经历的川硬皮肿腿蜂对2~3龄云斑天牛幼虫的寄生作用,以探索利用学习行为提高川硬皮肿腿蜂防治云斑天牛效果的途径。结果表明:杨树云斑天牛虫粪木屑混合物对无学习经历的蜂有显著驱避作用(P<0.05),有学习经历的蜂对杨树云斑天牛虫粪木屑混合物的趋向性显著提高(P>0.05)。在EthoVision3.1行为仪分析中,有学习经历的蜂活动轨迹在味源区域的密度远高于无学习经历蜂在该区域的密度;在味源区的停留时间、移动距离和移动时间上,有学习经历的蜂明显长于无学习经历的蜂(P<0.05);有学习经历的蜂在采集区的静止时间明显长于无学习经历的蜂(P<0.05),而停留时间、移动距离和反应时间则显著短于无学习经历的蜂(P<0.05)。有学习经历的蜂室内搜索寄主所需平均时间39.99s,60s内搜索到寄主的数量为23.33头,都与无学习经历的蜂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在采用蜂虫比1:1,2:1,4:1室内对云斑天牛2~3龄幼虫寄生试验中,有学习经历蜂在蜂虫比4:...  相似文献   
8.
黄硬皮马勃提取物抑菌活性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黄硬皮马勃(Scleroderma citrinumPer.)子实体提取物正丁醇部分分离得到一种具有抑菌活性的非蛋白氨基酸,通过波谱分析鉴定为N,N-二甲基苯丙氨酸(N,N-dimethylphenylala-nine)。抑菌活性测定结果表明,该化合物与黄硬皮马勃总浸膏以及黄硬皮马勃正丁醇部分浸膏对5种细菌和3种霉菌均具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且对于细菌的抑制效果要明显强于霉菌。该化合物对供试的5种细菌最小抑制浓度基本保持在3.75 mg/mL。  相似文献   
9.
川硬皮肿腿蜂防治柳树星天牛试验初报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杜开书  周祖基  杨伟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3):3104-3105
星天牛是一类以杨树、柳树等为食的蛀干害虫,利用川硬皮肿腿蜂来防治其幼虫,结果表明,川硬上肿腿蜂对天牛幼虫的寄生效果最高可达43.63%,最低的也可达5.17%,2次平均可达26.93%。表明川硬皮肿腿蜂防治星天牛是一项行之有效的生物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10.
应用天敌昆虫防治松墨天牛试点试验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管氏肿腿蜂Scleroderma guaniXiao et Wu和花绒寄甲Dastarcus helophoroides Fairmaire是目前防治天牛类害虫的较为有效的寄生性天敌,对防控松材线虫病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2009-2010年在南京市进行了批量释放试验。结果显示:批量释放管氏肿腿蜂可以对松墨天牛起到显著的防治效果,侵入孔减退率和幼虫减退率最高可达65.1%和78.2%。肿腿蜂和花绒寄甲联合释放可以提高防治效果。综合考虑防治效果和防治成本,建议实际生产过程中联合释放10 500头/hm2肿腿蜂加6 000头/hm2花绒寄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